開課教師:
莊信德
開課單位: 神學研究所-神學研究道學碩士班
開課狀態: 開課(不可旁聽與報名)
授課班級: 神研道碩班(全)
授課教室: 禮拜堂
授課模式: 一般面授課程
類別: 選修
學分: 3
上課時間: (四)6-8
修課條件:
無。
評量方式:
(一)期初閱讀對話:
1、影像閱讀:《無言的山丘》、《我們的青春在台灣》、《悲情城市》、《香蕉天堂》
2、文字閱讀:黃春明《鑼》;陳映真《歸鄉》、《忠孝公園》;陳玉慧《海神家族》; 齊邦媛《巨流河》;
(二)期中作業:沃夫著。《擁抱神學》,王湘琪譯。台北:校園,2007。2000 字。
(三)期末報告:
1、題目自選:(字數不超過 6000 字)
(1)基督信仰如何解決台灣認同焦慮?
(2)基督信仰如何影響台灣人的政治認同?
(3)基督信仰如何幫助台灣基督徒在認同焦慮中尋找出路?
(4)基督教媒體在總統大選期間如何處理認同焦慮的問題?
(5)從基督信仰分析總統競選期間知名的 youtuber、眼球電視台、卡提諾狂新 聞、館長......在台灣認同焦慮中所採取的立場與角色。
2、使用文字形式者,字數不超過 8000 字;使用影像形式者,記錄不超過 90 分鐘。
課程目標:
「認同危機」(Identity Crisis)作為台灣處境中巨大的社會議題,充分反映出台
灣歷史處境所經歷的集體創傷。不論從政治學、歷史學、文學、社會學、人
類學......等層面已經逐漸累積出非常豐碩的研究成果,作為生活在台灣的基督
徒,應當如何從「聖經文本」與「教會歷史」的基礎所涵蘊的「基督信仰」出發,
作為「在處境中」「做神學」的架構,無疑是台灣當前基督徒所真實面對的挑
戰。如何引導在台灣處境下進行牧養事奉的傳道人,從聖經啟示出發牧養面
對認同焦慮的台灣基督徒,並進而在自身的政治立場中發揮非順民的屬靈影
響力。
課程介紹:
無。
指定教科書:
沃夫著。《擁抱神學》,王湘琪譯。台北:校園 2007。
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 不得不法影印
沃夫著。《擁抱神學》,王湘琪譯。台北:校園 2007。
延伸閱讀書單:
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 不得不法影印
1.Roland J. Sider, Evangelism And Social Action: Uniting the Church to Heal a Lost and Broken World(Great Britain:Hodder and Stoughton, 1993)
2.安德魯.基恩(Andrew Keen),《修復未來》,劉復苓譯。台北:大塊文化,2018。
3.寇爾森(Charles Colson),《當代基督教與政治》。台北:校園書房,1992。
4.大衛‧ 格雷伯(David Graeber)著,《為什麼上街頭?新公民運動的歷史、危機和進程》, 湯淑君、 李尚遠、 陳雅馨譯。台北:商周出版,2014。
5.霍倫巴赫(David Hollenbach S. J.)著,《公共信仰的全球面相:政治、人權與基督教倫理》(The Global Face of Public Faith: Politics, Human Rights, and Christian Ethics), 方永譯。香港:道風書社,2014。
6.戴德爾‧ 金‧ 海恩斯沃思(Deirdre King Hainsworth)、斯格特‧ 佩斯(Scoot R.Path)合編,《全球社會的公共神學》,謝品然、謝志斌審譯。香港:研道社,2012。
7.弗洛羅夫斯基著,《基督教與文化》,李樹琴譯。香港:道風書社,2009。
8.伽達默爾(Hans-Georg Gadamer)、德里達(Jacques Derrida)等著,《德法之爭:伽達默爾與德里達的對話》,孫周興、孫善春編譯。上海:同濟大學出版社,2004。
9.斯克倫 (James W. Skillen) 、麥卡錫(Rockne M. McCarthy) 合著,《政治秩序與多元的社會結構》,方永譯。香港:道風書社,2013。
10.J‧ B‧ 默茨(Johann Baptist Metz)、S‧ 薇依著,《歷史與社會中的信仰》,朱雁冰、杜小真、顧嘉琛譯。香港:三聯,2003。
11.J‧ B‧ 默茨(Johann Baptist Metz)著,《歷史與社會中的信仰—對一種實踐的基本神學之研究》,朱雁冰譯。香港:三聯書店有限公司,1994。
12.約翰.蓋斯提爾(John Gastil)、彼得.列文(Peter Levine)著,《審議民主指南:21 世紀公民參與的有效策略》,劉介修、陳逸玲譯。台北:群學,2012。
13.馬克‧ 湯普森(Mark Thompson)著,《為什麼我們要懂公眾語言?》,王審言譯。台北:臉譜,城邦文化,2018。
14.馬歇爾‧ 盧森堡 (Marshall B.Rosenberg)著,《愛的語言:非暴力溝通》,阮胤華
譯。台北:光啟文化,2009。
15.米歇爾.海姆斯(Michael J. Himes)、肯尼思.海姆斯(Boston College)著,《信仰的完滿:神學的公共意義》,李智譯。香港:道風書社,2014。
16.米高‧ 奇雲(Michael Kirwan) 著,《政治神學導論》,李駿康譯。香港:基督教文藝出版社,2012。
17.慕理諾(Miguez-Bonino)著,《基督教與拉丁美洲的神學解放》,《馬偕紀念講座叢書 4》(台北:台灣神學院)。
18.沃弗(Miroslav Volf)著,《公共的信仰:基督徒社會參與的第一課》,黃從真譯。台北:校園書房,2014。
19.帕爾默(Parker J. Palmer),《民主,心碎的政治?》,黃大業譯。香港:印象文字,2014。
20.保羅‧ 利科(Paul Ricoeur),《愛與公正》,韓梅譯。上海: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,2016。
21.包衡 (Richard Bauckham)著,《政治中的聖經:從政治角度閱讀聖經的原則與範例》,廖惠堂譯。香港:基道出版社,2001。
22.洛溫(Robin W. Lovin)著,《基督教信仰與公共選擇:巴特、布倫納與朋霍費爾的社會倫理》,林曼紅譯。香港:道風書社,2014。
23.賽德(Roland J. Sider)著,《不只是政治:教會如何合宜地參與政治》,楊淑智、道聲編輯小組譯。香港:道聲出版社,2015。
24.塞繆斯.韋爾斯(Samuel Wells)、瑪西婭.歐文 (Marcia A. Owen)著,《我們沒有敵人:暴力世界中的復和使者》,陳永財譯。香港:基道出版社,2015。
25.齊格蒙特‧ 鮑曼(Zygmunt Bauman)著,《共同體》,歐陽景根譯。南京:江蘇人民出版社,2007。
26.齊格蒙特‧ 鮑曼(Zygmunt Bauman)著,《被圍困的社會》,郇建立譯。南京:江蘇人民出版社,2003。
27.鄧紹光,《政治中的教會》。香港:基道出版社,2015。
28.鄧紹光主編,《和平知識論:從理性的暴力走向對話的可能》。香港:印象文字,2015。
29.盧建榮,《台灣後殖民國族認同》。台北:麥田出版,2003。
30.賴品超,《多元、分歧與認同:神學與文化的探索》。新北市:台灣基督教文藝出版,2011。
31.賴品超,《開放與委身:田立克的神學與宗教對話》。香港:基督教中國宗教文化研究社,2000。
32.戴耀廷、朱耀明、龔立人等,《公民抗命與佔領中環:香港基督徒的信仰省思》。台北:雅歌,2013。
33.謝志斌,《公共神學與全球化︰斯塔克豪思的基督教倫理研究》。北京:宗教文化出版社,2008。
34.謝品然,《公理:舊約+世界》。香港:研道社,2010。
35.謝品然,《開放的文本-聖經學和公共神學關係的初探》。香港:研道社,2009。
36.謝品然,《轉向:聖經+公共》。香港:研道社,2011。
37.謝品然、曾慶豹合編,《上帝與公共生活:神學的全球公共視域》。香港:研道社有限公司,2009。
38.羅光喜,《台灣建國神學──從聖經脈絡中看到上帝的呼召建國》。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,2018。
39.《太陽花之後》,《思想》27 期,思想編委會編著(台北:聯經,2004)。
10.《近代政治哲學與基督教》,《基督教文化評論》第三十期。香港:道風,2009。
41.《發展中的當代中國基督教和政教關係》,《基督教文化評論》第四十四期。香港:道風,2016。
42.《漢語神學與公共空間》,《基督教文化評論》第三十二期。香港:道風,2010。
43.《德里達與神學》,《基督教文化評論》第二十期。香港:道風,2004。
1.Roland J. Sider, Evangelism And Social Action: Uniting the Church to Heal a Lost and Broken World(Great Britain:Hodder and Stoughton, 1993)
2.安德魯.基恩(Andrew Keen),《修復未來》,劉復苓譯。台北:大塊文化,2018。
3.寇爾森(Charles Colson),《當代基督教與政治》。台北:校園書房,1992。
4.大衛‧ 格雷伯(David Graeber)著,《為什麼上街頭?新公民運動的歷史、危機和進程》, 湯淑君、 李尚遠、 陳雅馨譯。台北:商周出版,2014。
5.霍倫巴赫(David Hollenbach S. J.)著,《公共信仰的全球面相:政治、人權與基督教倫理》(The Global Face of Public Faith: Politics, Human Rights, and Christian Ethics), 方永譯。香港:道風書社,2014。
6.戴德爾‧ 金‧ 海恩斯沃思(Deirdre King Hainsworth)、斯格特‧ 佩斯(Scoot R.Path)合編,《全球社會的公共神學》,謝品然、謝志斌審譯。香港:研道社,2012。
7.弗洛羅夫斯基著,《基督教與文化》,李樹琴譯。香港:道風書社,2009。
8.伽達默爾(Hans-Georg Gadamer)、德里達(Jacques Derrida)等著,《德法之爭:伽達默爾與德里達的對話》,孫周興、孫善春編譯。上海:同濟大學出版社,2004。
9.斯克倫 (James W. Skillen) 、麥卡錫(Rockne M. McCarthy) 合著,《政治秩序與多元的社會結構》,方永譯。香港:道風書社,2013。
10.J‧ B‧ 默茨(Johann Baptist Metz)、S‧ 薇依著,《歷史與社會中的信仰》,朱雁冰、杜小真、顧嘉琛譯。香港:三聯,2003。
11.J‧ B‧ 默茨(Johann Baptist Metz)著,《歷史與社會中的信仰—對一種實踐的基本神學之研究》,朱雁冰譯。香港:三聯書店有限公司,1994。
12.約翰.蓋斯提爾(John Gastil)、彼得.列文(Peter Levine)著,《審議民主指南:21 世紀公民參與的有效策略》,劉介修、陳逸玲譯。台北:群學,2012。
13.馬克‧ 湯普森(Mark Thompson)著,《為什麼我們要懂公眾語言?》,王審言譯。台北:臉譜,城邦文化,2018。
14.馬歇爾‧ 盧森堡 (Marshall B.Rosenberg)著,《愛的語言:非暴力溝通》,阮胤華
譯。台北:光啟文化,2009。
15.米歇爾.海姆斯(Michael J. Himes)、肯尼思.海姆斯(Boston College)著,《信仰的完滿:神學的公共意義》,李智譯。香港:道風書社,2014。
16.米高‧ 奇雲(Michael Kirwan) 著,《政治神學導論》,李駿康譯。香港:基督教文藝出版社,2012。
17.慕理諾(Miguez-Bonino)著,《基督教與拉丁美洲的神學解放》,《馬偕紀念講座叢書 4》(台北:台灣神學院)。
18.沃弗(Miroslav Volf)著,《公共的信仰:基督徒社會參與的第一課》,黃從真譯。台北:校園書房,2014。
19.帕爾默(Parker J. Palmer),《民主,心碎的政治?》,黃大業譯。香港:印象文字,2014。
20.保羅‧ 利科(Paul Ricoeur),《愛與公正》,韓梅譯。上海: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,2016。
21.包衡 (Richard Bauckham)著,《政治中的聖經:從政治角度閱讀聖經的原則與範例》,廖惠堂譯。香港:基道出版社,2001。
22.洛溫(Robin W. Lovin)著,《基督教信仰與公共選擇:巴特、布倫納與朋霍費爾的社會倫理》,林曼紅譯。香港:道風書社,2014。
23.賽德(Roland J. Sider)著,《不只是政治:教會如何合宜地參與政治》,楊淑智、道聲編輯小組譯。香港:道聲出版社,2015。
24.塞繆斯.韋爾斯(Samuel Wells)、瑪西婭.歐文 (Marcia A. Owen)著,《我們沒有敵人:暴力世界中的復和使者》,陳永財譯。香港:基道出版社,2015。
25.齊格蒙特‧ 鮑曼(Zygmunt Bauman)著,《共同體》,歐陽景根譯。南京:江蘇人民出版社,2007。
26.齊格蒙特‧ 鮑曼(Zygmunt Bauman)著,《被圍困的社會》,郇建立譯。南京:江蘇人民出版社,2003。
27.鄧紹光,《政治中的教會》。香港:基道出版社,2015。
28.鄧紹光主編,《和平知識論:從理性的暴力走向對話的可能》。香港:印象文字,2015。
29.盧建榮,《台灣後殖民國族認同》。台北:麥田出版,2003。
30.賴品超,《多元、分歧與認同:神學與文化的探索》。新北市:台灣基督教文藝出版,2011。
31.賴品超,《開放與委身:田立克的神學與宗教對話》。香港:基督教中國宗教文化研究社,2000。
32.戴耀廷、朱耀明、龔立人等,《公民抗命與佔領中環:香港基督徒的信仰省思》。台北:雅歌,2013。
33.謝志斌,《公共神學與全球化︰斯塔克豪思的基督教倫理研究》。北京:宗教文化出版社,2008。
34.謝品然,《公理:舊約+世界》。香港:研道社,2010。
35.謝品然,《開放的文本-聖經學和公共神學關係的初探》。香港:研道社,2009。
36.謝品然,《轉向:聖經+公共》。香港:研道社,2011。
37.謝品然、曾慶豹合編,《上帝與公共生活:神學的全球公共視域》。香港:研道社有限公司,2009。
38.羅光喜,《台灣建國神學──從聖經脈絡中看到上帝的呼召建國》。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,2018。
39.《太陽花之後》,《思想》27 期,思想編委會編著(台北:聯經,2004)。
10.《近代政治哲學與基督教》,《基督教文化評論》第三十期。香港:道風,2009。
41.《發展中的當代中國基督教和政教關係》,《基督教文化評論》第四十四期。香港:道風,2016。
42.《漢語神學與公共空間》,《基督教文化評論》第三十二期。香港:道風,2010。
43.《德里達與神學》,《基督教文化評論》第二十期。香港:道風,2004。
靈性塑造力: 否
教牧領導力: 否
表達宣講力: 否
聖經詮釋力: 否
神學思辨力: 是
歷史傳承力: 否
整合實踐力: 是
社會關懷力: 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