幫助學習者認識改革宗「不斷改革」的信仰精神,並且深入探討當今 教會面臨體制僵化內具和青年嚴重流失的困境,幫助學習者跳脫狹隘 的堂會主義觀點,以更宏觀的上帝國度來檢視教會持續改革的方向。 課程分四條軸線進行,一是授課教師以講課方式介紹改革宗神學和教 會傳統的源頭以及後續發展,二是以專題和專講探討當今教會的衰與 興,三是學生個人報告則是透過閱讀培養牧養年輕世代的視野,四是 分組報告則探討當今改革宗傳統的教會面臨的問題,提出神學評估以 及改革方案。期待透過課程引導學生培養檢視問題的能力,深化改革 精神,繼續建立「改革中的改革宗」的活傳統。

開課教師:

吳國安、梁越美

開課單位: 神學研究所-神學研究道學碩士班
開課狀態: 開課(不可旁聽與報名)
授課班級: 神研道碩班(三)
授課教室: 403教室
授課模式: 一般面授課程
類別: 選修
學分: 3
上課時間: 二 08:00-10:50
修課條件:

選課前必須先修過 系統神學 I、II 科目

評量方式:

1. 個人神學反思(20%):再次回顧個人神學反思,檢視自己念神學 院前後的改變。口頭報告 5 分鐘,請使用 PPT,最多呈現三個轉 折點。請嚴格控制時間。 

2. 個人閱讀報告(30%) :口頭報告 20 分鐘,摘要閱讀材料內 容。報告當天提供 1 頁書面摘要給全班(可提供電子檔),口頭報 告時以 ppt 條列呈現,並安排三個問題帶領全班一起討論。請嚴 格控制時間。 

3. 團體期末報告(50%):二人一組,針對當今教會具體問題提出改 善更新提案,內容包含現況問題、困境分析、神學評估、改善提 案和執行方式。5/14、5/21 團體呈現(每組呈現 15 分鐘+15 分鐘 全班討論回饋,當天下課每人繳交一份其他組別報告的回饋單), 5/24 交書面報告 PDF 檔(每組交一份)。 *請注意:所有提交給老師的作業請交 PDF 檔案。

課程目標:

幫助學習者認識改革宗「不斷改革」的信仰精神,並且深入探討當今 教會面臨體制僵化內具和青年嚴重流失的困境,幫助學習者跳脫狹隘 的堂會主義觀點,以更宏觀的上帝國度來檢視教會持續改革的方向。 課程分四條軸線進行,一是授課教師以講課方式介紹改革宗神學和教 會傳統的源頭以及後續發展,二是以專題和專講探討當今教會的衰與 興,三是學生個人報告則是透過閱讀培養牧養年輕世代的視野,四是 分組報告則探討當今改革宗傳統的教會面臨的問題,提出神學評估以 及改革方案。期待透過課程引導學生培養檢視問題的能力,深化改革 精神,繼續建立「改革中的改革宗」的活傳統。

課程介紹:

幫助學習者認識改革宗「不斷改革」的信仰精神,並且深入探討當今 教會面臨體制僵化內具和青年嚴重流失的困境,幫助學習者跳脫狹隘 的堂會主義觀點,以更宏觀的上帝國度來檢視教會持續改革的方向。 課程分四條軸線進行,一是授課教師以講課方式介紹改革宗神學和教 會傳統的源頭以及後續發展,二是以專題和專講探討當今教會的衰與 興,三是學生個人報告則是透過閱讀培養牧養年輕世代的視野,四是 分組報告則探討當今改革宗傳統的教會面臨的問題,提出神學評估以 及改革方案。期待透過課程引導學生培養檢視問題的能力,深化改革 精神,繼續建立「改革中的改革宗」的活傳統。

指定教科書:

1. 李在哲。《有異象的人:走一條忠於上帝的路》。徐國明譯。新北市:校園書房,2017。 

2. 李在哲。《現在,決定未來:給基督徒青年 20 個屬靈忠告》。吳敏琪譯。新北市:校園 書房,2014。 

3. 林鴻信。《加爾文神學》。台北:校園,2004。 

4. 麥格夫(Alister E. McGrath)。《宗教改革運動思潮》。蔡錦圖,陳佐人譯。增訂版。香 港:基道出版社,2006。 

5. 麥格夫(Alister E. McGrath)。《基督教的未來》。董江陽譯。香港 : 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 所,2005。 

6. 麥格夫(Alister E. McGrath)。《福音派與基督教的未來》。董江陽譯。香港 : 天道書樓, 2004。 附件3 填寫日期:2023 /12 /25 20231208修訂版 

7. 蒂莫西・喬治(Timothy George)。《改教家的神學思想》。王麗譯。北京:中國社會科學 出版,2009。 

8. 鄭仰恩。《從加爾文到今日改革宗傳統》。臺南市:臺灣教會公報社,2018。 

9. 蘇明思(James K. Smith)。《欲望的門訓:一切從「心」的習慣開始》。鍾憫譯。新北 市:校園書房,2020。

延伸閱讀書單:

1. 凡赫爾斯瑪(Thea B. Van Halsema)。《加爾文傳》。王兆豐譯。北京:華夏,2006。(後 附凱波爾(Abraham Kuyper)《加爾文主義講座》) 

2. 巴文克(Herman Bavinck)。《改革宗教理學 : 神論與創造論 》。潘秋松譯。美國:美國 麥種傳道會,2022。

3. 巴爾塞克(Jon Balserak)。《正讀加爾文主義》。陳佐人選譯。香港:德慧文化,2018。 

4. 王艾明。《加爾文神學與中國教會》。香港:基督教中國宗教文化研究社,2011。 

5. 加爾文。《更寬廣的生命》。陳佐人選譯。新北市:校園,2011。 

6. 加爾文。《基督教要義》,三冊。錢曜誠等譯。孫毅與游冠輝修訂。北京:三聯,2010。 (《基督教要義》,二冊。錢曜誠等譯。台北:加爾文,2011,第二版。) 

7. 加爾文。《敬虔生活原理》。王志勇譯。北京:三聯,2012。 

8. 史密斯(James K. A. Smith)。《至年輕加爾文主義者的信》。李晉、馬麗譯。上海:三 聯,2014。 

9. 尼科斯(James Hastings Nichols)。《歷代基督教信條》。湯清譯。北京:宗教文化出版 社,2010。 

10. 托馬斯(M’Crie Thomas)。《諾克斯》。宏恩譯。北京:華夏出版社, 2008。 

11. 帕克爾(T. H. L. Parker)。《加爾文傳》。台北:禮記,2001。 

12. 林鴻信。《與馬偕同遊淡水的綠波蕩漾:馬偕新觀》。新北市:橄欖,2022。 

13. 韋伯(Max Weber)。《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》。于曉等譯。台北縣:左岸文化, 2001。 

14. 孫帥。《抽空:加爾文與現代秩序的興起》。北京:商務印書館,2021。 

15. 馬偕(George L. MacKay)。《福爾摩沙紀事》。林晚生譯。台北:前衛,2007。 

16. 馬斯登(Marsden, George)。《復興神學家愛德華玆》。董江陽譯。北京:中國社會科學 出版社,2012。 

17. 莫特曼(Jurgen Moltmann)。《人:基督宗教的現代化人觀》。台北市:南與北文化, 2014。 

18. 陳佐人、孫毅編。《加爾文與漢語神學》。香港:道風書社,2010。 

19. 麥格拉思(Alister McGrath)。《加爾文傳:現代西方文化的塑造者》。甘霖譯。北京: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,2009。 

20. 傅格森(Sinclair B. Ferguson)。《全備的基督》。詹益龍譯。臺北市:改革宗,2018。 

21. 路德,加爾文(Martin Luther)。《論政府》。吳玲玲編譯。貴州:貴州人民出版社, 2004。 

22. 道格拉斯.F.凱利(Douglas F. Kelly)。《自由的崛起:16-18 世紀,加爾文主義和五個 政府的形成》。王怡與李玉臻譯。南昌:江西人民,2008。 

23. 赫爾曼・巴文克(Herman Bavinck)。《改革宗倫理學(卷一):被造、堕落和歸信的人 性。劉兵,溫津,董曉華,趙柳,徐西面譯。愛丁堡:賢理・璀雅出版社,2021。 

24. 赫爾曼・巴文克(Herman Bavinck)。《基督教神學》。趙中輝譯。台北市:改革宗, 2019。 

25. 赫爾曼・巴文克(Herman Bavinck)。《論荷蘭新加爾文主義》。徐西面編,邵大衛譯。 愛丁堡:賢理・璀雅出版社,2019。 

26. 赫德遜(Winthrop Still Hudson)編訂。《不列顛宗教改革思潮》。謝扶雅、許牧世譯。 香港:基督教文藝出版社,1991。 填寫日期:2023 /12 /25 20231208修訂版 

27. 劉林海。《加爾文思想研究》。北京:中國人民大學,2006。 

28. 鄭仰恩、曾宗盛主編。《論述與傳承:紀念馬偕來台宣教 150 週年》。台北:橄欖, 2022。 

29. 鄭仰恩等著。《加爾文與今日教會》。林芳仲主編。台北: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, 2011。

30. 鄭仰恩主編。《改革宗神學:全貌與前景》。台北市:台灣神學院,2006。 

31. 霍西爾(Helen Hosier)。《愛德華滋傳》。曹文麗譯。北京:華夏, 2006。 

32. 謝大立。《福爾摩沙信使:馬偕生命敘事的神學素描》。新北市:橄欖,2022。 

33. 謝志斌編。《新教與現代性:凱珀、韋伯與特洛爾奇》。李錦程、梅意颺譯。香港:漢語 基督教文化研究所,2022。 

34. 羅明耀(James R. Rohrere)。《青年馬偕:在台宣教的根柢》。新北市:橄欖,2022。 

35. Billings, J. Todd. Union with Christ: Reframing Theology and Ministry for the Church. Grand Rapids: Baker Academic, 2011. 

36. Calvin, John. Institutes of the Christian Religion. John T. McNeill (ed.); Ford Lewis Battles (tr.). Philadelphia: Westminster, 1960. 

37. Cochrane, Archur C (ed.). Reformed Confessions of the 16th Century. Philadelphia: Westminster, 1966. 

38. Engammare, Max. On Time, Punctuality, and Discipline in Early Modern Calvinism. Cambridge: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, 2009. 

39. Gerrish, B. A. (ed.). Reformed Theology for the Third Christian Millennium. The 2001 Sprunt Lecture. Louisville: Westminster John Knox, 2003. 

40. Gordon, F. Bruce. Calvin. Illustrated ed. New Haven: Yale University Press, 2011. 

41. Hesselink, I. John. Calvin’s First Catechism: a Commentary. Louisville: Westminster John Knox, 1997. 

42. Hesselink, I. John. On Being Reformed: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Common Misunderstandings. New York: Reformed Church, 1988. 

43. Leith, John H. An Introduction to the Reformed Tradition: a Way of Being the Christian Community. Atlanta: Westminster John Knox Press, 1981. 

44. McKim, Donald (ed.). Encyclopedia of the Reformed Faith. Louisville: Westminster John Knox, 1992. 

45. McKim, Donald (ed.). Major Themes in the Reformed Tradition. Grand Rapids: Eerdmans, 1992. 

46. Moltmann, Jürgen. The Spirit of Life. MinneapolisL Fortress, 1993. 

47. Weber, O. Foundations of Dagmatics. vol. 2. Grand Rapids: Eerdmans, 1983. 

48. Welker, Michael (ed.). The Work of the Spirit: Pneumatology and Pentecostalism. Grand Rapids Eerdmans, 2006. 

49. Welker, Michael. God the Spirit. Translated by John F. Hoffeyer. Minneapolis: Fortress Press, 1994. 

50. Willis, D., and Welker, Michael (eds.). Toward the Future of Reformed Theology. Grand Rapids: Eerdmans, 1999.

靈性塑造力:
教牧領導力:
表達宣講力:
聖經詮釋力:
神學思辨力:
歷史傳承力:
整合實踐力:
社會關懷力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