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課教師:

鄭仰恩

開課單位: 神學研究所-神學研究道學碩士班
開課狀態: 開課(不可旁聽與報名)
授課班級: 神研道碩班(全)
授課教室: 401教室
授課模式: 一般面授課程
類別: 選修
學分: 3
上課時間: (四)6-8
修課條件:

評量方式:

1. 按進度儘量參閱指定教材並參與課堂討論。

2. 期中作業一:針對一個小的神學主題(如人權、生態、良知化、貧富差距、多妻 制度、祖靈/祭祖、殖民/後殖民/去殖民、本色化、宗教對談、混合/融合主義、 科技與人工智慧等)交一篇讀書心得報告(書目可自選或跟老師討論),字數 1200-1500。(25%) 

3. 期中作業二:選擇一個世界基督教的案例作口頭報告(介紹其簡要歷史、政經處 境、重要議題及神學主題等),或選擇本學期觀賞影片中的一部報告心得。口頭 報告可使用ppt,並於報告後交書面心得,字數1200-1500。(25%) 

4. 以期中兩份作業為基礎並加以發展,於期末交一篇短的研究報告,字數3000-3500。 (50%)

課程目標:

1. 本課程試圖以「普世神學思潮」中「互為彼此」(being-for-each-other)以及「相互 責任」(mutual accountability)的精神,檢視世界基督教在當今劇變世界中的信仰 見證,也要對第三世界/三分之二世界的神學反省和信仰實踐有所體認和欣賞 (unbiased appreciation),並且觀照台灣教會的實況並進行神學反思。 
2. 本課程將通過當代世界基督教(歐洲、北美洲、非洲、拉丁美洲、亞洲、大洋洲 等)的鮮活故事,探討基督信仰如何回應現今「普世價值」的衝擊與挑戰,包括 現代人所追求的基本自由、人權及民主價值,以及族群、性別、經濟、生態、科 技、多元文化、宗教衝突、和平主義、轉型正義等公共議題。歷史的發展與演變 證明,一個封閉僵化的信仰將會自我邊緣化且被社會所淘汰,相對的,一個「與 時俱進」的信仰將帶來豐富多元且深具創意的生活見證及社會轉變。



課程介紹:

無。

指定教科書:



延伸閱讀書單:
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 不得不法影印

1. 《基督教世界史》。亞德良・赫斯定主編。李子揚譯。香港:基督教文藝,2016
年1月。
2. 菲立浦.詹金斯(Philip Jenkins)。梁永安譯。《下一個基督王國:基督宗教全球化
的來臨》。台北:立緒,2003。
3. 《我是如何改變的》。莫爾特曼編。盧冠霖譯。香港: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,
2006。
4. Paulo Freire。《受壓迫者教育學》。方水泉譯。台北:巨流,2003。
5. 林鴻信。《邁向覺醒—自我概念的探討》。台北:禮記,2001。
6. 莊雅棠。《意識形態批判與聖經詮釋學》。台南:信福,1995。
7. Jose Miquez-Bonino(慕理諾)。《基督教與拉丁美洲的解放神學》。台北:台灣神學院,1995。
8. 張翠容。《拉丁美洲真相之路》。台北:馬可孛羅,2009。
9. 李敏勇。《革命之花:拉丁美洲詩人之國/尼加拉瓜民眾詩選》。高雄:春暉,2008。10. Desmond Tutu(圖圖)。《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》。台北:左岸文化,2005。
11. 奧比・薩克思(Albie Sachs)。《斷臂上的花朵:從囚徒到大法官,用一生開創全
球憲法典範》。台北:麥田,2013。
12. 宋泉盛。《故事神學》。台南:人光,1991。
13. 《原住民文化與福音的對話》。台北:台灣世界展望會,2004。
14. 王憲治。《上帝與亞洲人民的故事—族群、文化與權力的神學反省》。台南:信福,1994。
15. 郭佩蘭。《上帝在亞洲人民之中》。香港:基文,1993。
16. 龔立人。《解放神學與香港困境》。香港:香港基督徒學會,1999。
17. 《杭廷頓&柏格看全球化大趨勢》。杭廷頓、柏格主編。王柏鴻譯。台北:時報
文化,2002。
18. E. Moltmann-Wendel。《女性主義神學景觀》。香港:道風山,1995。
19. 吳富雅。《從「油麻菜籽」探討台灣婦女的解放與神學重建》。台北: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婦女事工委員會,2004。
20. 《突破傳統框架的神學:女性主義觀點的神學要義》。凱瑟琳・拉庫娜(Catherine
Mowry LaCugna)主編。林秀娟譯。台北: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,2015。
21. 《神學的殘障與殘障的神學》。陳文珊編著。台北:永望,2009。
22. 楊克勤。《祭祖迷思:修辭與跨文化詮釋的回應》。香港:基督教文藝,1996。
23. D. T. Hessel。《生態公義:對大地反撲的信仰反省》。台灣生態神學中心文字組譯。台北:台灣地球日,1996。
24.Juan Luis Segundo, The Liberation of Theology, Orbis, 1976. Deane William Ferm,
Third World Liberation Theologies, Orbis, 1986.
25. Deane W. Ferm, Third World Liberation Theologies: A Reader, Orbis, 1986.
26.Robert McAfee Brown, Spirituality and Liberation, Westminster, 1988.
27. Allan Aubrey Boesak, Farewell to Innocence: A Socio-Ethical Study on Black
Theology and Power, Orbis, 1977.
28. Allan Boesak, Black and Reformed: Apartheid, Liberation and the Calvinist Tradition,Orbis, 1984.
29. Edgar Lockwood, South Africa’s Moment of Truth, New York, Friendship Press,
1988.
30. Kwame Bediako, Christianity in Africa: The Renewal of Non-Western Religion, Orbis,1995.
31. 《七個世界,一個星球》(One Planet: Seven Worlds),DVD。
靈性塑造力:
教牧領導力:
表達宣講力:
聖經詮釋力:
神學思辨力:
歷史傳承力:
整合實踐力:
社會關懷力:
開課教師:

蔡約拿(Jonathan Seitz)

開課單位: 神學研究所-神學研究道學碩士班
開課狀態: 開課(可旁聽與報名)
授課班級: 神研道碩班(全)
授課教室: 207教室
授課模式: 一般面授課程
類別: 選修
學分: 3
上課時間: (四)6-8
修課條件:

1.選課條件:無。

2.選課人數最多不超過 20 人

評量方式:

(1) 參加討論 (20%) 

(2) 小組報告 (30%) 

(3) 期末報告 (50%)

課上用的資料會用 dropbox 放資料。

課程目標:

(1)用五個主題介紹台灣的宗教:民間宗教;儒釋道;新興宗教; 原始宗教/原住民宗教; 宗教社會議題
(2) 開始用不同的宗教學方法
(3) 介紹宗教神學


課程介紹:

無。

指定教科書:

無。


靈性塑造力:
教牧領導力:
表達宣講力:
聖經詮釋力:
神學思辨力:
歷史傳承力:
整合實踐力:
社會關懷力:
開課教師:

鄭仰恩

開課單位: 神學研究所-神學研究道學碩士班
開課狀態: 開課(不可旁聽與報名)
授課班級: 神研道碩班(全)
授課教室: 115教室
授課模式: 一般面授課程
類別: 選修
學分: 3
上課時間: (二)6-8
修課條件:

無。

評量方式:

1. 全程參與上課及分組討論,分享自身信仰經驗,並做關聯性的思考。
2. 從參考書目2-12本中選擇一本閱讀並寫讀書心得,也可寫觀影心得,期中考週交,約1200-1500字。
3. 學期中由Jaroslav Pelikan的《歷代耶穌形象及其在文化史上的地位》一書中選擇一章研讀後做口頭報 告(依選課人數決定時間),並交心得報告一篇(2頁左右,約1200-1500字)。本書的每一章代表不同 時代裡的耶穌形象,也反映當時代的神學思潮:拉比、歷史的轉捩點、外邦人(萬國)的光、萬王 之王、宇宙的基督、人子、真實的形象、被釘十字架的基督、管理世界的僧侶、心靈的伴侶(新郎)、 神聖及人性的典範、無所不在的人(普遍人性)、永恆的明鏡、和平的君王、常識教師、靈魂詩人、 解放者、屬於整個世界的人。
4. 期末時提出一篇〈我對耶穌基督的認識/信仰告白〉,並作神學註解或反省(約2500-3000字,需含註 腳及參考書目)。作品也可以其他形式呈現,有任何想法請先和老師討論。


課程目標:

本課程以基督教歷史為經,文化史為緯,試圖通過聖經、教理史、藝術、文學、電影、音樂、社會 處境、當代思潮、宗教等角度來探討「耶穌是誰?」的問題,並嘗試以多元的角度和多重的角色來呈現 耶穌的歷史及信仰圖像。
課程介紹:

無。

指定教科書:

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 不得不法影印

帕利坎(Jaroslav Jan Pelikan),《歷代耶穌形象及其在文化史上的地位》(Jesus Through the Centuries: His Place in the History of Culture),楊德友譯,香港:漢語基督教研究所,1994。或嘉斯拉夫・帕利坎 (Jaroslav Jan Pelikan),《基督簡史》(The Illustrated Jesus Through the Centuries),陳雅毛譯,陝西師範 大學出版社,2006。
延伸閱讀書單:
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 不得不法影印

1. 哈維・考克斯(Harvey Cox),《耶穌在哈佛的26堂課》,林師祺譯,台北:啟示,2016。
2. 雷薩・阿斯蘭(Reza Aslan),《革命份子耶穌:重返拿撒勒人耶穌的生平與時代》,台北:衛城,2014。
3. 塔博(James D. Tabor),《耶穌與保羅》,黃中憲譯,台北:貓頭鷹,2014。
4. 傑佛森・貝斯齊 (Jefferson Bethke),《耶穌比宗教大:我熱愛耶穌,為什麼卻討厭宗教?》,朱怡康譯,台北,啟示,2014。
5. 葛德・泰森(Gerd Theißen),《那個加利利人的影子》,陳惠雅譯,台北:南與北,2011。
6. 葛德‧泰森(Gerd Theisen),《從新眼光看耶穌和保羅:基督宗教的根基與建築師》,翻譯小組合譯,台北:南與北,2013。
7. Bart D. Ehrman,《耶穌:天啟的末日先知》(Jesus: Apocalyptic Prophet of the New Millennium),陳淑娟譯,台北:商周,2002。
8. Thomas Cahill,《永恆的山丘—耶穌前後的世界》,曾曉鶯譯,台北:究竟,2000。
9. 宋泉盛,《耶穌,被釘十字架的人民》,台南:信福,1992。
10. Dietrich Bonhoeffer,《追隨基督》,鄧肇明.古樂人譯,香港:道聲,1965。
11. Albert Schweitzer,《耶穌的心理分析》,邱英世譯,台北:史懷哲之友,1975 初版,1995 再版。
12. Oscar Cullmann,《新約基督論》,香港:道聲,1965。
13. Richard H. Niebuhr,《基督與文化》,賴英澤.龔書森譯,台南:東南亞,1963。
14. D.M. Baillie,《神在基督裡》,周天和譯,香港:輔僑,1964。
15. 宋泉盛,《耶穌的上帝國》,台南:信福,1998。
16. 宋泉盛,《與聖靈同工的耶穌》,台南:人光,2003。
17. 廖上信,《人子之謎》,台北:永望,1984。
18. Albert Schweitzer, The Quest of the Historical Jesus, German edition 1906, English translation 1954,London: SCM Press, 1981.
19. Roland H. Bainton, Behold the Christ, New York: Harper & Row, 1974.
20. John Bowden, Jesus: The Unanswered Questions, Nashville: Abingdon Press, 1989.
21. John Dominic Crossan, Jesus: A Revolutionary Biography, HarperSanFrancisco, 1994.
22. Thomas J.J. Altizer, The Contemporary Jesus, London: SCM Press, 1997.
23. Jesus at 2000, edited by Marcus J. Borg, Westview Press, 1998.
24. Mark Allan Powell, Jesus As a Figure in History, Louisville: WJKP, 1998.
25. Donald Capps, Jesus: A Psychological Biography, St. Louis: Chalice Press, 2000.
26. Christ for All People: Celebrating a World of Christian Art, edited by Ron O’Grady, Asian Christian ArtAssociation, 2001.
27. The Image of Christ: The catalogue of the exhibition Seeing Salvation, edited by Gabriele Finaldi, London:National Gallery Company Limited, 2000.
28.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Jesus, edited by Markus Bockmuehl, Cambridge, 2001.
靈性塑造力:
教牧領導力:
表達宣講力:
聖經詮釋力:
神學思辨力:
歷史傳承力:
整合實踐力:
社會關懷力: